精益生產(chǎn)動作改善法,簡稱為“動改法”,是指通過改善人體動作方式,減少疲勞使工作變?yōu)楦孢m、更有效率。是一種綜合運用省力動作原則、省時動作原則、動作舒適原則、動作簡化原則對人體的操作狀況加以研究分析,尋求一種最經(jīng)濟、有效、省力、舒適、高效、省時的動作方式。
為配合人體手臂和手的動作,將相關的事物,歸納出最省力省時的動作原則,用來檢查工作場所和操作效率是不是有值得改善的地方,以減少工作人員的疲勞并提高工作效率;
動作改善原則為“吉爾布雷斯”(Gilbreths)所首創(chuàng),稱為“動作經(jīng)濟與效率法則”,后經(jīng)若干學者詳細研究改進而成,稱為“動作經(jīng)濟原則”,也可以叫“動作改善原則”。
即消除動作或減少動作的次數(shù)。
例,小偷開儲柜是從下層開始的;沒有鞋帶的鞋子;不必打結的領帶;松緊帶的褲子;電工工具包;
不管是工具的改善,方法的改善或零件擺放方法改善等,想辦法使兩手能同時使用,或腳也能同時使用。
例, 打麻將動兩手;開汽車;打鼓、彈鋼琴;兩手同時拿取2個部件;兩手同時上兩個螺絲;在制品槽移動時拿取配件;走動中按開關等。
伸手、步行、轉(zhuǎn)身、蹲下等之動作時間,均與其移動距離成正比。所以縮短動作距離,可以縮短時間,消除浪費。
例,聲控開關;電視、VTR的搖控開關;凹形工作臺
動作輕松,可促使作業(yè)順暢,及有規(guī)律并可減少疲勞,促進作業(yè)安全。
例,活用傾斜式料架;
如,汽車裝配時車輪由自動提升設備,自動提升到與車軸高度,操作人員只需要用開關進行控制就可以了
如,操作人員的裝配零部件時必須將零部件轉(zhuǎn)向,但零部件過大、過重時,可使用帶轉(zhuǎn)向的工裝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