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智能制造炙手可熱。不少業(yè)內人士認為,智能制造精益先行。但在生產實踐中,企業(yè)怎樣推行精益生產才能帶來真正的效益?推行過程中如何避免偏差?
今天,小編為你總結出了以下幾點企業(yè)在精益管理方面存在的誤區(qū)。一起看看精益管理中有哪些彎路吧!
車間生產出樣品后運送至銷售部——銷售員簽樣確認是否合格——確認后再拉車間——再由專人寄給客戶。從流程表面看確實存在許多搬運和停頓環(huán)節(jié)。
所以搬運的存在必要性應從價值來衡量,確定必要性后再去研究如何優(yōu)化。深入研究該名員工的搬運手法和相關過程,其時間主要花費在人手拉動及需要由人手把物品搬到銷售部五樓,故建議增加電動機車(用電動代替人力),并把搬運終點和郵寄地點改在一樓,這樣就可大幅減少搬運時間和樣品寄至客戶的時間,從而達到銷售與倉儲兩者的最佳平衡性。
有些企業(yè)的老總似乎不購入些智能設備都不好意思對外宣傳自己的企業(yè)了。智能設備價格通常相對較高,所以不少企業(yè)聽到“自働化”時很自然想到昂貴的機器或高科技的計算機,誤以為精益生產的自動化需要投入巨額資金,離自己企業(yè)很遠。
最能發(fā)現現場問題的是員工,最能解決問題的還是員工。以員工智慧(小成本)去解決大問題,這才是精益推崇之道,員工的智慧才是精益中真正所提倡的自働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