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質(zhì)管理故事一二則
猴子與香蕉
有6只猴子關在一個實驗室里,頭頂上掛著一些香蕉,但香蕉都連著一個水龍頭,猴子看到香蕉,很開心去拉香蕉,結果被水淋的一塌糊涂,然后6只猴子知道香蕉不能碰了。
然后換一只新猴子進去,就有5只老猴子一只新猴子,新來的猴子看到香蕉自然很想吃,但5只老猴子知道碰香蕉會被水淋,都制止它,過了一些時間,新來的猴子也不再問,也不去碰香蕉。然后再換一只新猴子,就這樣,最開始的6只猴子被全部換出來,新進去的6只猴子也不會去碰香蕉。
體會與感想:
我認為這個故事反映的是培訓的重要性和無條件的執(zhí)行制度。
1.培訓的重要性:把好的經(jīng)驗做好培訓,讓大家共享,培訓好了,可以少犯錯誤,少走彎路,大家都會向同一個方向,也是正確的方向使力,這樣的團隊或公司會戰(zhàn)無不勝的。
2.制度就是要無條件執(zhí)行的。因為制度是經(jīng)驗的總結。不遵守制度是要犯錯誤或受懲罰。
小和尚撞鐘
有一個小和尚擔任撞鐘一職,半年下來,覺得無聊之極,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”而已。有一天,主持宣布調(diào)他到后院劈柴挑水,原因是他不能勝任撞鐘一職。小和尚很不服氣地問:“我撞的鐘難道不準時、不響亮?”老主持耐心地告訴他:“你撞的鐘雖然很準時、也很響亮,但鐘聲空泛、疲軟,沒有感召力。鐘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,因此,撞出的鐘聲不僅要洪亮,而且要圓潤、渾厚、深沉、悠遠。”
體會與感想:
1.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個常識性管理錯誤,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”的結果,是由于主持沒有提前公布工作標準造成的。如果小和尚進入寺院的當天就明白撞鐘的標準和重要性,我想他也不會因怠工而被撤職。
2.工作標準是員工的行為指南和考核依據(jù)。缺乏工作標準,往往導致員工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發(fā)展方向不統(tǒng)一,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浪費。因為缺乏參照物,時間久了員工容易形成自滿情緒,導致工作懈怠。制定工作標準盡量做到數(shù)字化,要與考核聯(lián)系起來,注意可操作性。
3.既然我們有了工作標準就應該很好的去執(zhí)行它,不要打折扣,不要等到領導認為你不能勝任工作才后悔!
4.所以公司、各部門、各崗位的培訓都是很重要的,為了讓員工知道該怎么做,就必須定好標準,作好培訓!
下一篇:品質(zhì)管理新七大手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