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PM設備管理之常見的幾個維護方式
發(fā)布時間:2014-04-27 瀏覽: 次
TPM管理,即“全員生產維修”,70年代起源于日本,是一種全員參與的生產維修方式,其主要點就在“生產維修”及“全員參與”上。通過建立一個全系統(tǒng)員工參與的生產維修活動,使設備性能達到最優(yōu)
TPM是一項全面的倡議,要求設備操作人員、生產計劃編排人員、設備維修人員通過對設備進行維護、保養(yǎng),使得所有設備對產品質量、產能、成本的負面影響減至最少。
我們在生產中常見的維護方式有以下三種:
A、應答式維護 即當設備出現故障時,進行的維修工作。這是最為原始的維護方式,即不壞不修。
B、預防式維護 按預定時間間隔提供基本的維護。這種維護通常是對易耗品的更換,如機油、潤滑油、皮帶等,更換時間的間隔一般依據制造商的保養(yǎng)要求。
C、預測式維護 在掌握了大量設備運行狀況數據的基礎上,根據機械知識和數據分析結果,預測設備發(fā)生故障的類型,采取適當的維護手段。
這三種維護方式是從初級到高級,從被動到主動的演變,不過在目前的生產中,并不是對所有的設備都采用預測式維護,而是根據不同設備的特點,制定適當的維護保養(yǎng)策略,例如:對不重要的設備仍然實行應答式維護,對重要設備則實行預防式維護或預測式維護。 現代企業(yè)管理中,除了關注收入、利潤一些簡單的報表上的指標,也在注重投資回報率。在目前的設備管理中,通過建立設備維護機制,實現故障成本與保養(yǎng)成本的最佳組合,而不是一味的加大維護保養(yǎng)成本。